姓名 | 于敦喜 | 研究 方向 |
高效燃烧理论与技术;燃烧颗粒物(PM10/PM2.5)的生成与控制;矿物质的燃烧转化动力学;灰的沉积与抑制;富氧燃烧技术;碳捕集与封存技术 | |
---|---|---|---|---|
性别 | 男 | |||
职称 | 教授(博导) | |||
邮箱 | yudunxi@hust.edu.cn | |||
电话 | 027-87542417 |
个人经历
起止时间 | 学习或工作单位 | 同时期任职 |
---|---|---|
2014.7 – 至今 | 华中科技大学,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 | 实验室副主任 |
2013.11 – 至今 | 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 教授 |
2013.10 – 2014.8 | 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Monash Uiversity) | 访问学者 |
2009.2 – 2011.1 | 美国犹他大学(Uiversity of Utah),化学与化工系 | 博士后 |
2007.12 – 2013.10 | 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 副教授 |
2006.2 – 2006.3 | Chubu University(日本),Department of Applied Chemistry | 访问学者 |
1999.7 – 2007.10 | 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 助教、讲师 |
2002.9 – 2007.12 | 华中科技大学,热能工程 | 博士(导师:徐明厚) |
1999.9 – 2002.6 | 华中科技大学,热能工程 | 硕士(导师:孙学信) |
1995.9 – 1999.6 | 华中科技大学,制冷及低温工程 | 学士 |
荣誉称号
“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中组部,2020.11
“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技部,2020.4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燃煤PM2.5及Hg控制技术”项目首席科学家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获得者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
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学者”
武汉市“青年科技晨光计划” 入选者
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
学术任职
中国颗粒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理事
《煤炭转化》第六届编辑委员会委员
国际燃烧学会(The Combustion Institute)、美国化学学会(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中国化学会、美国纳米学会(American Nano Society)会员
第8届国际煤燃烧会议(8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oal Combustion)“Basic Coal Quality & Combustion”主题共同主席(Colloquium Co-Chair)
第7 & 8届国际煤燃烧会议分会主席
第二届全国青年燃烧学术会议程序委员会委员及分会主席
中国动力工程学会第六届青年学术年会组委会委员
Session Chair. 38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ombustion, January 24-29, 2021, Adelaide, Australia.
Co-Chair. 9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oal Combustion, July 21-24, 2019, Qingdao, China.
Co-Chair. 8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oal Combustion, July 19-22 2015, Beijing, China.
基金项目
承担项目:
粉煤灰中重金属赋存形态及富集规律测评, 2020.06~2021.0
100%全烧准东煤灰渣沉积试验, 2020.05~2020.12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PM2.5前驱体多相吸附/反应机理及改性吸附剂控制关键技术,2016/7-2020/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烟气再循环氧/燃料燃烧黄铁矿的反应动力学机理及模型研究,2014/1-2017/12
武汉市青年科技晨光计划,燃煤PM2.5源头控制技术研究,2013/1-2014/12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 O2/CO2燃烧条件下煤灰沉积机理研究,2012/1-2014/12
华中科技大学自主创新研究基金项目, O2/CO2循环燃烧煤灰的生成机理,2012/5 -2013/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烟气再循环氧-燃料燃烧煤灰特性及其对沉积行为的影响,2011/1-2013/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 O2/CO2燃烧条件下飞灰的碳酸化机理研究,2011/7-2011/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高温煤焦结构形态显微学定量表征及其对燃烧影响的研究,2008/1-2010/12
参与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际合作项目,煤粉O2/CO2循环燃烧过程中灰颗粒的沉积机理研究,2016/1-2020/12
国家“973”项目子课题,矿物质细颗粒物燃烧形成与控制研究,2013/01-2017/12
武汉市高新技术产业科技创新团队培养计划,先进低碳低污染燃煤技术科技创新团队,2013/1-2014/12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项目, O2/CO2煤粉燃烧致渣铁基矿物的衍化机制,2011/3-2014/12
“863”项目,煤燃烧前多种污染物定向脱除及煤质改性技术,2009/06-2011/05
国家“973”项目子课题,燃煤过程中一次颗粒物的生成机理研究,2002/01-2008/06
成果奖励
学术成果:
原创性提出基于元素粒径分布的颗粒物生成模态识别新方法
应邀在本领域高水平学术期刊Proceedings of the Combustion Institute发表主题综述论文(为大陆学者首次)(详细)
发表SCI & EI收录论文100余篇(详细)
合作专著1部(详细)
授权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10余项(详细)
成果荣誉
提名为国际燃烧协会首届Hiroshi Tsuji Early Career Researcher Award全球17位候选人之一,2016
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湖北省,2013
“华中学者”,华中科技大学,2012
武汉市青年科技晨光计划,武汉市,2011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教育部,2011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教育部,2010
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湖北省,2009
校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华中科技大学,2008
湖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湖北省,2007
工程热物理年会优秀论文奖,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2006
突出论文奖, 国际煤燃烧技术会议(ICCS&T),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