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研究生李泽鑫、吴奎等五名硕士顺利通过学位论文答辩

本站讯(通讯员:冯天毅)课题组2019级研究生李泽鑫、吴奎、冯天毅、李恒辉、夏祎旻五名硕士于2022年5月16日进行顺利通过了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答辩邀请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乔瑜教授作为答辩委员会主席,罗光前研究员、温昶副教授作为答辩委员会成员,答辩秘书周子健讲师负责主持。

NO.

姓名

指导老师

论文题目

1

李泽鑫

刘文强(副教授)

新型高效硅酸锂的热化学储能特性研究

2

吴奎

刘小伟(教授)

燃烧工况对燃煤过程可凝结颗粒物生成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

3

冯天毅

龚勋(副教授)

Fe3O4对微藻醇热焦脱硝性能的影响研究及经济性分析

4

李恒辉

俞云(教授)

淀粉典型组分及其模型化合物水热分解机理研究

5

夏祎旻

于敦喜(教授)

稻壳源活性二氧化硅对镁基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李泽鑫的硕士学位论文探究了Li4SiO4/CO2是一种具备应用潜力的热化学储能系统,合成高性能的Li4SiO4是该系统应用的关键。论文重点研究了不同硅源合成的Li4SiO4的储热性能,并探究了Al改性对其热化学储热性能的影响。发现掺杂5wt.%的样品中LiAlO2在颗粒内部均匀分布可以提升Li4SiO4脱碳过程反应速率和循环稳定性,此外通过反应动力学分析,发现改性提升主要是通过影响锂扩散反应过程从而提升反应动力学。

吴奎的硕士学位论文探究了燃烧温度、O2浓度、SO2浓度、H2O浓度对可凝结颗粒物生成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提高氧浓度和燃烧温度都可以减少可凝结颗粒物中有机组分的生成,但并不影响无机组分的生成。H2O可以促进可凝结颗粒物无机组分的生成,但对有机组分的作用并不明显。

冯天毅的硕士论文探究了研究了液化反应中Fe3O4对藻基生物焦产率及性质的影响,并对藻基生物焦的脱硝性能及其经济性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Fe3O4的添加对生物焦表面吡啶、吡咯含氮官能团的生成具有促进作用,揭示了其对NO吸附的增强作用,并通过经济性分析验证了藻基生物焦脱硫脱硝工艺流程的可行性。

李恒辉的硕士论文探究了淀粉典型组分及其模型化合物的水热分解机理。研究表明,淀粉先经历氢键断键溶于水后,进而在水的作用下反应;揭示了葡萄糖聚合物在反应过程中水解反应并不是主要一次反应,无催化条件下葡萄糖聚合物发生的异构化反应是限制其最终葡萄糖产率的重要影响因素。

夏祎旻的硕士学位论文以稻壳为硅源,合成了高性能的Mg2Si/Mg复合材料,并揭示了稻壳SiO2活性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非晶体SiO2制备的复合材料各项性能均优于晶体SiO2所制备的,主要是由于晶体SiO2与Mg粉物理混合不均;而不同非晶体SiO2制备的复合材料性能存在差异的原因是因为其与Mg反应生成了两种空间结构的Mg2Si。

答辩现场

五名学位申请人的硕士论文简明扼要、结构严谨、逻辑性强、格式规范,答辩过程中能够正确回答问题。经过答辩委员会讨论以及无记名投票,一致认为五篇论文达到了工学硕士学位论文的要求,同意通过论文答辩,建议授予五名学生工学硕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