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研究生周诗萌、郑梓涵等七名硕士顺利通过学位论文答辩

本站讯(通讯员:雷彧),课题组2020级研究生周诗萌、郑梓涵、雷彧、谢迪、井振启、罗林、泮浩翔七名工程硕士于2022年5月16日在煤燃烧315会议室顺利通过了硕士学位论文答辩。本次答辩于上午8点进行,邀请了本课题组的龚勋教授作为答辩委员会主席,王贲副教授、黄琳高级工程师作为答辩委员会成员,徐静颖讲师作为答辩秘书负责主持答辩的诸项流程。

序号

答辩人

指导老师

论文题目

1

周诗萌

刘文强(副教授)

有机锂源衍生正硅酸锂材料的热化学储能性能研究

2

郑梓涵

乔瑜(教授)

油泥阴燃处置灰渣重金属环境影响评价及迁移转化机制研究

3

雷彧

陈晟(副研究员)

SCR脱硝大颗粒灰拦截装置及技术研究

4

谢迪

乔瑜(教授)

典型厨余共气化特性及烘焙对其交互作用影响研究

5

井振启

温昶(副教授)

CuMnOx/MIL-100(Fe)脱除燃煤烟气中Hg0的性能研究

6

罗林

于敦喜(教授)

低温烟气热解对低阶燃料氯释放及焦燃烧特性的影响

7

泮浩翔

于敦喜(教授)

粉煤灰添加剂对新疆高碱煤燃烧成灰特性和沾污行为的影响规律


答辩结束合影留念

周诗萌的硕士论文针对太阳能的Li4SiO4/CO2热化学储能系统开展了研究。以八种有机锂盐为前驱体采用沉淀法制备了Li4SiO4材料,发现由水杨酸锂为前驱体制备出的Li4SiO4在100 vol.% CO2条件下具有良好储能效果,揭示了有机锂源对Li4SiO4材料物理化学特性及储能性能的影响。其次掺杂CeO2对有机锂盐沉淀法合成的Li4SiO4材料进行改性制备,进一步提升其储能性能和循环稳定性,揭示了铈元素对Li4SiO4材料物理化学特性及储能性能的影响。

郑梓涵的硕士论文探究了通过不同工艺参数条件下的油泥阴燃实验及灰渣分析,对油泥阴燃灰渣产物中典型重金属的环境影响和油泥中重金属组分在阴燃过程的迁移转化机制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阴燃处置技术可有效降低油泥中重金属的生态环境风险。同时,对不同空间高度的灰渣中典型重金属的组成及赋存形态差异进行分析,验证了在阴燃过程中部分重金属存在“高温挥发,再低温富集,即重金属向上迁移的现象”。

雷彧的硕士论文研究了SCR脱硝系统中大颗粒灰拦截装置及技术。研究提出了相关设计参数的拦截网压降关联式以及拦截网渗透率的表达式。采用多尺度计算方法,获得整体设备的流场、压力分布以及颗粒轨迹信息,提升了拦截网装置CFD设计计算的可靠性。通过冷态模型实验,揭示了拦截装置开孔型式、安装方案等因素的对于拦截网压降和拦截效率影响机制,并给出实际SCR系统中大颗粒灰拦截装置的设计与安装建议。

谢迪的硕士论文探究了典型厨余共气化特性及烘焙对其交互作用影响研究。研究表明,木质纤维素类厨余内源AAEM能够促进其同其它组分厨余共气化过程中H2CO2的生成,气化焦中高度有序化多芳环结构的形成抑制了淀粉类及蛋白质类厨余共气化过程合成气的生成。当混合厨余中有较高含量AAEM时,烘焙进一步促进了H2、CO及CO2的生成,且烘焙缓解了淀粉类与蛋白质类厨余共气化的抑制作用。

井振启的硕士论文研究了CuMnOx/MIL-100(Fe)催化剂对脱除燃煤烟气中Hg0的脱除性能。研究表明铜锰二元金属氧化物负载的CuMnOx/MIL-100(Fe)表现出良好的脱汞效果和低温活性。Hg0在CuMnOx/MIL-100(Fe)表面遵循准一、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速率主要取决于外部传质和内部化学吸附。CuMnOx/MIL-100(Fe)具备良好的顺磁性,经8次循环依然保持良好的热再生性能。

罗林的硕士论文探究了低温烟气热解对低阶燃料氯释放及焦燃烧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烟气中O2和H2O的存在有利于Cl的释放,在湿烟气气氛下热解5 min,低阶燃料中Cl的释放率接近于N2气氛下热解30 min时Cl的最大释放率,且其着火特性良好,燃烧放热量密度较高,放热量产率也保持在90%以上,是烟气热解提质的优选工况。

泮浩翔的硕士论文探究了粉煤灰添加剂对新疆高碱煤燃烧成灰特性和沾污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大粒径粉煤灰的添加可以有效抑制煤灰的熔融和烧结;在沾污过程中,大粒径粉煤灰可以作为分散组成,阻挡细颗粒与沉积表面发生粘结,抑制沾污内层的生长。

以上七位学位申请人论文选题合理、结构完整、研究内容系统、层次分明、条理清晰,文字和图表表述流畅、规范,已掌握了本专业的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具备了独立从事相关科学研究的能力。并且在答辩中,能在规定时间内阐述了论文的主要内容并正确地回答了答辩委员会所提出的问题。答辩委员会一致认为七位申请人的论文已达到工学硕士学位论文的要求,无记名投票通过硕士论文答辩,建议授予七位申请人工学硕士学位。